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村落街道 > 正文
    购物车
    0

    护名村老街 旧貌换新颜

    信息发布者:yanyinuo
    2017-02-26 22:18:15   转载

    飘色是世代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沙涌村镇龙阁。

    孙中山故居。

      保护和延续城市独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扬地方传统文化,充分展示和利用物质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调保护与开发、保护与旅游的关系,是促进中山市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山市政府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资源富集镇区的保护力度,希望实现对中山市文物古迹和历史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中山的文化建设和社会综合发展,从而促进中山成为历史文化深厚、城市特色鲜明的宜居和美之城。

      数据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5处

      据统计,全市共计历史文化名城1处;历史文化名镇2处:黄圃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南朗镇(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1处:翠亨村(国家历史文化名村);75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20处,市级52处;目前统计中山市已公布并挂牌的历史建筑共331处;3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含6项国家级。古村镇中重点保护安堂、青岗、沙边、福涌、江尾头、竹秀园、大环、茶东、左步、古鹤、鳌山等11个历史村镇。

      在城区,规划将清末民初时期城市格局保留比较完整、历史遗存最为集中的地区划定为历史城区,东起孙文中路-河泊大街-洪家基大街,西至石岐河西岸,南起民权路-白水井大街,北至青云街-步云里-光明路-紫里-裕华大街-水街口-兴仁里,总面积198.13公顷。

      探寻 四大历史街区 半部中山史

      中山四大历史文化街区分别是孙文西路历史文化街区、西山寺历史文化街区、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和沙涌历史文化街区,他们承载着半部中山建城史。

      孙文西路47号,一栋三层的骑楼距今有近百年历史,隔街立着一座不怎么起眼的石碑,上面的刻字简要记述了1893年孙中山曾创办中西药局,在此悬壶济世。

      在孙文路中段,西山脚下还屹立着一座花岗岩的牌坊,上面镌刻着宋庆龄手书的“中山纪念图书馆”七个大字。循着西山脚的古道往上走,在与西山寺相对处,能够看到一座颇具西洋风味的三层洋楼,这就是中山纪念图书馆的旧址,孙文西路也记载着中山商业发展的历程。

      此外,中山沙涌村包括了宋帝遗迹、马应彪纪念园、步月桥、文笔塔、镇龙阁等。沙涌村建于宋嘉泰三年(1203年),遗留下了很多的故事和历史遗迹,耐人寻味。

      保护 划定城市紫线 文物维修最高补助100万元

      为将历史文化保护落到实处,相应的政策相继出台,包括市规划局于去年出台的《中山市中心城区五区紫线控制规划》以及市文广新局联同市财政局于去年制定和出台了 《中山市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据了解,城市紫线是指对经依法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保存较完整、内涵较丰富、特色明显的传统镇街、村落和场所以及对本市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经规划确定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界线。在规划确定的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与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城市紫线内的各项建设必须坚持保护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维护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的原则。

      《中山市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包括中山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两部分,补助范围是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本体维修保护;《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内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维修保护补助,原则上以镇(区)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为主,如镇(区)筹集确有困难,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给予适当的补助,最高补助100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部分:补助的重点范围是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名录的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基地;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调查、保护、传承和展示推广等九项。

      非遗保护重视“活态”

      在中山市历史文化保护的范畴内,单独列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包括中山咸水歌、小榄菊花会、沙溪凉茶、醉龙舞、南朗崖口飘色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鹤舞、白口莲山歌、黄圃飘色、黄圃麒麟舞、沙溪四月八习俗、古镇六坊云龙舞、三角麒麟舞、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等9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东乡民歌、鹤歌、小榄菊花传统饮食习俗等3项中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了解到,自2006年起,在市文广新局领导下,一场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在全市铺开,成功挖掘出2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整理,目前已有中山咸水歌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等1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乡民歌等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市还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及全省首个地市级非遗资源数据库。

      中山已建立起以学校为主要依托的17个市级传承基地,其中2个是省级传承基地。几乎每个镇区都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通过常设展览、讲座和培训活动加以传承。在孙中山故居内,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展示了部分承载丰富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精品,如崖口飘色出巡头牌、沙溪鹤舞的白鹤道具等。

      专家视点:

      推行文物保护教育

     

      市政协委员郑雪英等人在今年中山市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的建议》的提案,他们建议市政府制定中山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在课堂推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课程,从小培养保护意识,培养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建议市文化部门全面勘查不可移动文物的残损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查,并组织相关专家对需要修复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评审。按照文物价值和濒危情况,抢救保护优先、级别高优先等原则排出拟给予镇不可移动文物修缮经费的项目名单和补助金额;另一方面,文物保护工作需要适当吸收社会力量的参与。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